菏泽日报2020-11-04 09:49大字
本报讯 (记者 李若生)“自从村里实施垃圾分类后,打扫卫生轻松多了。”11月1日一大早,牡丹区都司镇朱屯行政村保洁员解凤芝就开始清运农户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她说:“垃圾分类的好处不光是节约人力,还让村里的环境变了样。”
今年,都司镇率先在牡丹区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将朱屯、黄堂、邵庄三个行政村作为样板村进行打造。为保证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该镇积极推行“农户初级分类、村级保洁员二次分拣、垃圾中转站三次分类”三级分类模式,实行“两桶一集中”,为村民免费配发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把有毒有害垃圾进行集中存放,在农村垃圾分类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按这种方法在家里摆垃圾桶是最简单的,也完全够用。”朱屯行政村村民张星福告诉记者,在厨房里摆了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门口放一个灰色的其他垃圾桶,然后把过期药品、电池等有害垃圾,直接投放到村里的有害垃圾桶内。
“以前村里生活垃圾不分类投放,铁皮垃圾箱随处可见,白色垃圾和蝇虫漫天飞舞,臭味熏天,脏水满地。不分类的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地下水,破坏土壤质量,环境污染严重。”朱屯村党支部书记苏海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定时定点收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通过几个月分类投放,村里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幸福感满满。
记者采访发现,借助“互联网+垃圾分类”,都司镇垃圾分类也搭上了科技快车。给村民配发的厨余垃圾桶张贴有各户专属二维码;垃圾收集车配备智能称重拍照设备,各户每天早晨六点前把分类垃圾桶送到大门口,收集员使用智能称重终端设备扫二维码对厨余垃圾进行称重打分、拍照,信息通过智能信号采集终端系统传入智慧查询服务平台。厨余垃圾将送至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其他垃圾由收集员收集后放置村暂存点,由垃圾压缩车直接压缩后运送至安兴镇发电厂。
“如今在都司镇,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都司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侯晓丽介绍,都司镇专门建立了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确保精准分类,将通过试点带动,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各村环境更靓丽。